说起解放战争,华野和东野那可都是立下赫赫战功的“老资格”。不过,要是比比伤亡人数,华野可就比东野多出不少了。这可不是说谁更厉害或更不行,主要是因为华野碰上的对手,大多是那种“死不认输”的国军将领。就像咱们平时比赛,遇到那些拼劲十足的对手,自己也得使出浑身解数,难免磕磕碰碰;东野在东北跟杜聿明、孙立人他们打,虽然这些将领也不差,但形势一不利,他们往往就先想着“留一手”,很少跟东野死磕。可华野在华东、中原打仗时,遇到的有些国军将领,就算被围得水泄不通,也不肯投降,非要跟华野拼个你死我活。所以,华野每次要战胜这些对手,都得派出更多兵力,打得更激烈,伤亡自然也就多了。
说起张灵甫和他带领的整编74师,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这支部队当年可是国民党军队中的“王牌”,装备精良,士兵作战经验丰富,刚交手时还让华东野战军吃了不少苦头。不过张灵甫这个人有点“急于求成”,在孟良崮战役中,为了争头功,他竟然撇下两侧掩护的部队,独自带着74师冲了进去,结果被华东野战军逮个正着,团团包围在孟良崮。要是换作别人,被围后肯定想着怎么突围逃命,但张灵甫偏不,他命令部队依托孟良崮的地形构筑工事,非要和华东野战军拼个你死我活。华东野战军要消灭这支部队,只能从四面八方发起进攻,每个山头、每块阵地,都要反复争夺多次。最终虽然全歼了74师,但华东野战军也付出了伤亡一万多人的惨重代价,这在当时的战役中,是相当大的损失,也足以看出这场战斗的惨烈程度。
淮海战役期间,黄百韬带领的第7兵团原计划撤向徐州,但因等待友军支援和协调不畅,错失了最佳撤退时机,结果被华东野战军围困在碾庄。黄百韬心里明白,国民党军队里“友军有难不帮忙”的毛病,根本没指望有人来救,于是命令部队在碾庄周围的村庄里修筑防御工事,打算跟华东野战军死磕到底。这第7兵团虽不是国民党的嫡系部队,但在黄百韬的带领下,战斗力相当强,特别是防守时非常顽强。华东野战军最初预计5天就能结束战斗,就连国民党那边的刘峙也认为黄百韬最多能守7天,但谁也没想到,黄百韬带领部队在碾庄与华东野战军展开了激烈的“逐屋争夺”,一条街一条街、一间房一间房地死守,不肯轻易放弃。这场战斗整整持续了14天,华东野战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付出了6万多人的伤亡,占整个淮海战役中华东野战军总伤亡的近七成,由此可见,黄百韬的部队是多么难对付。
说说东野在东北作战时碰到的对手,那可和别处不一样。像廖耀湘这类将领,只要战况稍有不利,第一个念头常常就是“赶紧跑路”,几乎不会和东野死磕。拿辽沈战役中的廖耀湘兵团来说,这可是国民党在东北的“王牌中的王牌”,十万大军,装备先进,战斗力非常厉害。黑山阻击战时,虽然被东野挡了一下,但部队损失不大,编制也还完整,要是真想打,还能和东野较量一番。可廖耀湘一看去锦州的路被截断了,感觉形势不妙,马上就想带着部队撤退。这一撤,部队就没了统一的指挥,乱成一锅粥。东野趁机猛打,那时廖耀湘的部队早就没了斗志,东野打起来自然轻松许多,伤亡也大大减少。东野在东北碰上这种“对手先怂”的情况不少,因此也少了很多损失,这和华野碰到的“难缠对手”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大家有什么想法呢?快来评论区聊聊吧。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股票配资开户多少钱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