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卅年砥砺,风云激荡。从扎根一隅、服务地方的“金融毛细血管”,到与国同梦、与城共进的“经济重要支柱”,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用三十载时光,完成了一场波澜壮阔的跨越与重塑。在此背景下,金融界重磅推出“城商行三十年:跨越与重构”系列策划,系统梳理城商行蜕变为区域金融支柱的历程,剖析行业挑战与未来航向。
从1997年古城墙下的初创,到2019年西北城商行“第一股”的落地;从承担化解本地金融风险的任务,到推进数字化转型探索,西安银行近三十年的发展轨迹,成为区域银行在时代变迁中的一个典型样本。
筑基:信用社整合与现代银行框架搭建
上世纪80年代的西安街头,散落的城市信用社是当时百姓日常金融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在大型银行网点相对稀缺的时期,这些信用社承载着西安人的初代金融记忆,但受管理模式等因素影响,积累了一定规模的呆坏账。1995年,国家启动城市信用社整顿工作,为规范区域金融秩序、培育更成熟的地方金融主体奠定了政策基础。
1997年5月13日,依托41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和西安市城市信用合作社联合社,西安市财政局、西安市飞天科工贸总公司等9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西安城市合作银行,注册资本4.13亿元。2010年,该行正式更名为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股权优化成为其早期发展的重要举措。2003年,面对入世后的金融市场竞争格局,西安银行引入境外投资人加拿大丰业银行,注册资本增至10.75亿元。经多轮增资,上市前其注册资本已达40亿元,丰业银行、大唐西市、西投控股和陕西烟草成为持股超5%的主要股东,多元化股权结构初步形成。截至2024年末,西安银行股本进一步增至44.44亿元,其中第一大股东丰业银行持股比例为18.11%;另有7家股东基于行政或股权关系与西安市人民政府构成关联,合计持股27.42%,西安市人民政府为实际控制人,这一股权结构为该行确立“服务地方”的定位提供了基础。
崛起:区域业务深耕与资本市场突破
2015年,郭军接任西安银行董事长,彼时恰逢该行资本化进程的关键阶段。同年,西安银行完成新一轮增资扩股及二级资本债券发行,并正式启动A股IPO工作,制定专项计划且完成上市方案内部决策,为登陆资本市场搭建了初步框架。
在郭军任职期间,西安银行通过推进财务重组、深化战略引资、优化股权结构等一系列举措,历经四年筹备,于2019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西北首家、陕西省唯一一家A股上市城市商业银行,获得“西北城商行第一股”称号。
自成立以来,西安银行以服务地方经济为核心,构建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业务体系。公司金融领域,一方面拓展政务类源头专项资金市场份额,推出现金管理平台、单位大额存单、校园缴费云平台等产品;另一方面将信贷资源向省市优势行业及战略新兴产业倾斜,通过结构化融资、银团贷款等方式支持重点项目建设。2015年至2017年,该行公司贷款总额分别为703.16亿元、793.62亿元、864.50亿元,保持稳健增长。
小微企业支持方面,西安银行推动信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推出个人助业贷“线下+线上”运作模式,利用大数据开展小微金融批量化营销和服务。2018年年报显示,截至当年末,该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43.1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74%,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4804户。
经营业绩层面,2015-2018年间,西安银行营业收入从47.08亿元增至59.76亿元,净利润从19.94亿元增至23.65亿元;不良贷款率维持在1.18%-1.27%区间,拨备覆盖率始终超过200%。
承压:增长态势调整与战略优化推进
上市后,西安银行此前的高速增长态势出现变化。2019至2023年,其营收增速从14.55%回落至9.7%,净利润增速从13.25%降至1.6%;2022年,该行营收、净利出现双降,同比降幅分别为8.82%、13.58%。
2023年9月,任职8年半的郭军退休离任;2024年7月,兼具政策行与股份行从业经验的梁邦海接任董事长。公开资料显示,梁邦海为博士学历、高级会计师,自2021年起担任西安银行行长,上任初期曾代行行长、董事会秘书和党委书记职责,形成过渡性“一人多职”架构。
履职首年,梁邦海在2024年年报讲话中明确了该行战略优化方向,提出“以客户为中心、以绩效为导向、走专业化路径”的改革思路,明确“政府的金融子弟兵、市民的金融服务生、监管的金融优等生”的定位,并制定“5+4+3”战略子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拓展发展新领域。
数字化转型方面,西安银行以“数智化”为方向,一方面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运营保障体系,强化基础保障、信息安全、科技管理等工作;另一方面深化业技融合,以响应业务需求、解决业务问题为导向,推进渠道和场景建设、系统搭建、产品创新及流程优化,拓宽服务覆盖范围。
展望:业绩回暖与高质量发展探索
在新战略指引下,西安银行2024年经营业绩呈现拐点特征。当年,该行紧扣陕西省“三个年”活动和西安市“八个新突破”工作要求,推出“硬科技投易贷”“人才经营贷”等特色产品,搭建“财资管理平台”开展“链式”金融服务。
针对国产大飞机C919供应链延伸需求,该行推出“航空产业订单贷”,将服务嵌入西飞、陕飞等企业采购环节;2024年全年,西安银行为航空航天、光伏等重点领域提供资金支持超160亿元,向制造业投放新增贷款近50亿元。
普惠金融领域,该行构建“标准化+场景化+定制化”三位一体产品矩阵,完善线上产品供给体系,创新推出“流水e贷”,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效率。
经营数据显示,战略调整取得一定成效。截至2024年末,西安银行资产总额达4803.7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14%;贷款及垫款总额增长16.92%至2372.54亿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81.90亿元、25.59亿元,同比增幅均超3%,利润总额实现0.64%的正增长,结束了连续几年的下滑态势。
2025年上半年,西安银行业绩增长进一步提速。数据显示,该行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3.7%至52.05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8.59%至13.37亿元;利息净收入成为营收增长核心动力,上半年同比增长59.92%至38.98亿元,带动净息差回暖;资产规模同步突破,上半年总资产达5390.99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2.23%,规模扩张速度为近年新高。
回望发展历程,从41家信用社整合起步,到如今资产规模超5500亿元的上市银行,西安银行28年的发展轨迹,成为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历程的一个生动缩影。扎根古都西安,这家银行正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持续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股票配资开户多少钱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