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苏频道
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
新疆诺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32岁的维吾尔族妇女扎依旦正在认真检查纺机运行情况。两年前,她还只是一名超市营业员,如今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纺织女工,“收入好了,生活也就有了奔头。”
位于新疆伊犁州伊宁县境内的诺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是江苏南通市援疆重点项目。近年来,在南通对口援建下,伊宁县发生了可喜变化:纺织业成为当地支柱产业,稳住了就业“基本盘”;教育与医疗人才队伍发展壮大,为长远发展筑牢了“民生根基”。
在“南通所能”和“伊宁所需”的双向奔赴中,南通援疆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跨越,走出了一条具有江海特色的援疆新路径。
正在操作纺机的扎依旦。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引进特色产业,带动当地就业
南通被誉为“中国现代第一城”和“家纺之城”。现代纺织业是南通的支柱产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具有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2017年至今,江苏援伊·南通工作组依托自身优势,产业援疆,打造了伊宁县纺织产业园,培育和壮大了当地纺织业,促进了当地就业。
据诺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强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已吸纳150人就业,“这里的员工平均月薪7000 元到7500元,加上加班费,一线操作工收入超过了10000元。”
扎依旦是该公司一名普通员工。入职以来,她因表现突出被提拔为车间小组长,月薪也从8000元涨到了12000元。今年,她的丈夫被推荐入职,月入8000余元,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我家刚盖了楼房,还买了小汽车呢。”
在伊宁县纺织产业园内,像诺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纺织企业,还有20多家。目前,整个园区年产纱线近4万吨、坯布2亿米。2024年,该园区产值达28.2亿元,共吸纳5000余人就业,其中近80%为少数民族职工。
伊宁县委副书记、江苏援伊·南通工作组组长施张范认为,产业援疆是南通对口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借鉴南通龙头纺织企业的先进经验,推动当地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全力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在南通精心培育下,纺织业已成为伊宁县第二大支柱产业。两年多来,江苏援伊·南通工作组通过链式招商,积极对接外地龙头企业,推动福思克冷链科技、“天山宝宝”种桑养蚕等21个优质项目在伊宁县落地生根,直接带动上千人就业;通过打造伊宁县青创园,招引17家企业进园区,解决当地600多人就业。
去年,江苏援伊·南通工作组还着眼长远,聚焦前沿产业,推动伊宁县建成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科创园,并与上海交通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计划共建技术转移中心与孵化平台,助力伊宁县培育新兴产业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航拍伊宁县南通高级中学。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教育医疗“双轮驱动”,筑牢民生根基
作为全国闻名的“教育之乡”,南通在援疆策略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教育与医疗“双轮驱动”,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近年来,南通市不仅出资对当地多所学校教学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还选派39名资深教师援伊,手把手带教,培养了30余名青年骨干教师。
伊宁县南通高级中学是2023年南通援疆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达2.12亿元,2024年9月,该校迎来了首届学生。截至目前,该校已有10多个班级,150多名高中生。“南通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超前,让我们眼前一亮。”该校教师王建平感慨道。
音特扎尔·艾莎(右一)和带教师傅曹荣彬(右二)、季勇(左二)讨论文言文《师说》的教学方法。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2024年,伊宁县有20名学生考上了985院校,其中伊宁二中“南通班”有15人,占全县总数的75%。这一结果让伊宁二中28岁的语文老师音特扎尔·艾莎倍感振奋。今年暑假前,音特扎尔·艾莎主动请缨担任高三班主任,“我有信心把班级带好。”
音特扎尔·艾莎的信心来自于带教师傅——南通市教育援疆领队、伊宁二中校长曹荣彬和援疆骨干教师季勇。作为徒弟,音特扎尔·艾莎从两位师傅身上,“读懂了教育不只是教书,更是在育人。”
工作中的南通市医疗援疆领队张建锋。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南通医疗援疆成果同样显著。近年来,南通医疗援疆从“输血帮扶”向“活血提质”转变。
今年年初,伊宁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援疆专家潘永昇带领团队创新应用国际领先的MRI-TRUS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成功开展前列腺精准靶向穿刺活检术,为当地前列腺疾病患者后续精准治疗铺设了一条坚实的技术通途。
去年11月,南通市医疗援疆领队、伊宁县人民医院院长张建锋和该院麻醉科医生铁文山当选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委会常委和委员。铁文山原本是一名普通医生,在张建锋两次援疆的带教下,成长为该院一名著名的麻醉专家,并被提拔为副院长。
两年来,南通加大援伊医疗力度,先后选派了多支医疗队对伊宁县20个乡镇进行义诊和人才培训。援伊医疗队通过开展“周一门诊”活动,共接诊患者3500余人次,惠及1万余人。此外,医疗队还引进了44项新技术,填补了当地25项医疗空白,培养了一批医技人才,承担了当地83%的高难度手术,服务患者3万余名。
“正是产业与就业联动、教育与医疗并进的发展模式,显著增强了伊宁县对外吸引力,实现了‘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的良性循环。”施张范说。
自2023年4月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开展工作以来,江苏援伊·南通工作组坚持以“南通所能”服务“伊宁所需”,聚焦产业引导、教卫提质、干部培训、文化润心、民族交融五大工程,先后实施援建项目30个,投入资金3.145亿元。
从单纯的资金扶持到技术扎根,从短期援助到长效机制,南通援疆策略的改变,激活了伊宁澎湃持久的内生动力,加快了高质量发展步伐。
股票配资开户多少钱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